我谈部分互联网跨性别社群

御坂总结下自己在本帖中发表的观点吧。

之前回复白墨帖子的时候,御坂可能有点躁狂发作。所以一个是逻辑不算特别清晰,另一个是态度也比较激烈,诸位感到不适的话,御坂道歉。但是御坂认为其中的核心观点是没有问题的

  1. 跨性别者需要社群。在这项需求上,在线社群有它的意义
  2. 现今的不少跨性别在线社群在文化上是有问题的,这一点也并不仅限于以即时通信群组为载体的社群。
  3. “在线社群提供了‘虚拟的情感安慰’”并不是问题的核心
  4. 现存的很多跨性别在线社群的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这些内部同质化的社群在文化上形成了跨性别社群内部的性别规训和刻板印象,即,这些社群文化塑造了成为跨性别者标准和“潜规则”,从而降低了跨性别社群的文化多元程度,限制了跨性别者发展的可能性。
  5. 白墨所说的“崇拜与攀比”,一部分是由这种规训和刻板印象所形成的。跨性别女性“必须拥有符合社会审美的外貌”,所以“天赋党”和“年龄党”就有了优势;跨性别者必须服药必须手术,所以“持证上岗” / 有 HRT 处方和“术后党”就有了优势。至于家庭和社会的理解所带来的优越感,与这一点没有直接联系。
  6. 站在社群之外分析社群的问题是有意义的,但是要解决社群的文化困境,仍然需要通过社群的途径来完成

然后再补充几点,之前没有提及,同时也不是很成熟的观点

  • 跨性别社群的内部同质化,包括两方面。一是在一些方面符合刻板印象的跨性别者更容易受到吸引进入此类社群,并在其它方面也向这个刻板印象靠拢;二是在这些社群中,不符合刻板印象的跨性别者因此受到边缘化。
  • “崇拜与攀比”,或者说“羡慕文化” (御坂本人可以说是深受其害 (xxx)),还有可能是另一种由同质化导致的刻板印象。
    1. 一直觉得这种文化是发源自竞赛圈(比如说知乎的这个问题:如何看待高中竞赛学生群体中的相互膜拜现象?),继而作为一种流行文化蔓延整个简体中文互联网的。
    2. 而在跨性别社群中,学科竞赛的{,前}选手,由于社会资源的原因、生存状况的原因等等,往往能获得更多的发言权(“更大的音量”)。
    3. 于是竞赛圈的一些文化,通过高度同质化的跨性别社群,开始向整个跨性别群体扩散。
  • 键政化,或者说泛政治化的冲突,我认为不是跨性别社群文化的问题,而是整个中文互联网(包括简体繁体不同地域)的趋势。具体原因,此处不展开分析。
    • 当然白墨提到“往往是跨性别社群内更为严重一些,因为圈子小,从而经常上演仇人见面,冲突概率自然更大了”。我觉得应该还是存在这一现象的。
11 个赞